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可能由关节软骨磨损、炎症反应、骨质增生、肌肉萎缩、关节液减少等原因引起。疼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软骨磨损:关节软骨长期磨损导致关节面不平滑,活动时摩擦增加,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治疗方法包括减少关节负重、使用护具、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避免剧烈活动。
2、炎症反应:关节内炎症因子释放,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400mg/次,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每日3次等药物控制炎症,配合热敷或冷敷缓解症状。
3、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治疗方法包括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连续5周,或进行关节镜手术清理骨刺,改善关节功能。
4、肌肉萎缩:关节周围肌肉因活动减少而萎缩,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加重疼痛。建议进行肌肉强化训练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增强肌肉力量,减轻关节负担。
5、关节液减少:关节液分泌减少导致关节润滑不足,活动时摩擦增加。可通过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1500mg/日促进软骨修复,或进行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改善关节润滑。
骨性关节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避免高脂肪和高糖饮食。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使用护具保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