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腱鞘囊肿是一种发生在骨内的良性囊性病变,主要由关节液或黏液在骨内异常积聚形成,常见于腕骨、距骨等部位。该病可能与慢性劳损、关节退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
1、发病机制骨内腱鞘囊肿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关节液通过微小骨裂隙渗入骨内有关。长期重复性机械应力可能导致骨皮质微损伤,使滑膜组织向骨内延伸形成囊腔。部分病例与邻近关节的腱鞘囊肿直接侵蚀骨质相关。
2、好发部位最常见于腕部舟状骨和月骨,约占所有病例的七成。下肢好发于距骨和跟骨,少数见于胫骨远端或掌指骨。病变多位于关节面下区域,可能与这些部位承受较大生物力学负荷有关。
3、临床表现患者多主诉逐渐加重的局部钝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可缓解。约三成患者可触及骨性隆起,伴轻度压痛。若囊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能出现麻木感。X线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圆形透亮区,周围常有硬化边。
4、诊断方法除常规X线外,CT能清晰显示囊肿的骨内范围及皮质完整性。MRI可鉴别囊液性质,典型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需与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疾病鉴别,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
5、治疗原则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定期观察。疼痛明显者可尝试穿刺抽液联合激素注射。保守治疗无效或囊肿较大时需手术刮除,骨缺损处可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术后需制动4-6周,复发率约10%-20%。
患者日常应避免病变部位过度负重,从事手工劳动时建议佩戴护具。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适度晒太阳促进骨代谢。若出现疼痛突然加重或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应及时复查排除感染或病理性骨折可能。术后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