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6-37摄氏度、60-100次/分、12-20次/分、90-120/60-80毫米汞柱。具体数值受年龄、测量方式、活动状态等因素影响。
1、体温:
成人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为36-37摄氏度,口腔温度较腋温高0.2-0.3度,直肠温度最高。婴幼儿基础代谢率高,正常体温可达37.5度。体温昼夜波动约0.5度,下午较高,剧烈运动后可能暂时升高1-2度。测量时应保持腋下干燥,水银温度计需夹紧5分钟。
2、脉搏:
健康成人静息心率60-100次/分为宜,运动员可达40-60次/分。新生儿心率120-140次/分,儿童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脉搏受情绪、体位、药物影响明显,房颤等心律失常时会出现脉率与心率不一致。测量桡动脉时应食指中指并拢轻压,计数30秒乘以2。
3、呼吸:
成人平静呼吸频率12-20次/分,新生儿40-44次/分,儿童20-30次/分。呼吸深度应均匀无声,呼吸与脉搏比例约1:4。发热时呼吸可增快,酸中毒会出现深大呼吸。观察呼吸应避免让被测者察觉,可在测量脉搏时默数胸廓起伏。
4、血压:
理想血压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80毫米汞柱。诊室测量需静坐5分钟,袖带与心脏平齐,首次测量应取双上肢较高值。动态血压监测白天平均<135/85毫米汞柱,夜间<120/70毫米汞柱。血压昼夜波动10-20%,清晨出现高峰。
维持正常生命体征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心肺功能。饮食注意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富含钾的香蕉、菠菜。避免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在BMI18.5-24之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量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体温监测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