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影可能由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或早期肺癌等疾病引起。磨玻璃影是一种影像学表现,指肺部CT上出现的模糊云雾状阴影,密度均匀但低于实性结节。
1、肺炎: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是磨玻璃影的常见原因。炎症导致肺泡内渗出液增多,在影像上呈现磨玻璃样改变。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细菌性肺炎可选用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病毒性肺炎需配合抗病毒药物。
2、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肺部磨玻璃影,多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病灶常见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确诊需结合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
3、肺水肿:
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均可表现为磨玻璃影。液体渗入肺泡间隔导致影像学改变,患者多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心源性肺水肿需利尿、强心,非心源性肺水肿需解除诱因并给予氧疗。
4、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或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早期可表现为磨玻璃影。随着病情进展,磨玻璃影可能逐渐被网格状或蜂窝状改变取代。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5、早期肺癌:
部分肺腺癌早期在CT上可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随肿瘤进展可能出现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持续存在或增大需警惕恶性可能,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发现预后较好。
发现肺部磨玻璃影后应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柑橘、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呼吸道抵抗力。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呼吸困难。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病灶变化,若出现咳嗽加重、咯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由呼吸科或胸外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