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肠息肉可能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疾病可能导致盲肠息肉高发,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相关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舒林酸等非甾体抗炎药。
2、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能伴随腹泻、腹痛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饮食不当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延长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增加息肉形成概率。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预防,无须特殊用药。
4、胆汁酸异常胆囊切除或肝胆疾病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可能诱发息肉伴发排便习惯改变。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可辅助调节。
日常需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