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能由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道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溶石、体外碎石、胆囊切除等方式治疗。
1. 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或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结晶析出。减少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胆汁酸制剂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可调节胆汁成分。
2. 胆囊收缩减弱胆囊排空延迟使胆汁淤积。规律进食可刺激胆囊收缩,胆碱能药物如盐酸屈他维林片可增强胆囊动力,常伴随右上腹饱胀感。
3. 胆道感染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引发胆管炎性反应。可能与胆道蛔虫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发热伴黄疸,需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
4. 遗传代谢异常基因缺陷导致胆固醇代谢障碍。Gilbert综合征等疾病易诱发色素性结石,需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片调节胆红素代谢。
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动物内脏摄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突发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