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脱落物是月经期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由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形成,可能伴随血块、组织碎片等成分。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物的异常变化可能与激素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因素有关。
1、激素失调孕激素不足或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表现为经血中混有大块组织。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2、子宫内膜炎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厚,脱落时组织量增多且质地稠厚。常伴有下腹坠痛、经期延长等症状。治疗需采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
3、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组织随月经脱落时可出现条索状或片状肉质物,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用地诺孕素片治疗,较大息肉需行宫腔镜电切术。
4、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肌层会导致经期脱落物中含有大量暗红色碎片,常伴随严重痛经。超声检查可诊断,药物选择包括达那唑胶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月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外阴清洁,出现异常出血、组织物超过硬币大小或持续腹痛时应及时妇科就诊。日常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帮助经血排出,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