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出血可能由感染性栓子脱落、血管炎性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细菌性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清除血肿、纠正凝血障碍等方式干预。
1、感染性栓子脱落心内膜赘生物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栓塞性梗死继发出血。治疗需静脉使用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严重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2、血管炎性损伤病原体直接侵袭脑血管内皮引发血管炎,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后出血。需应用头孢曲松控制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3、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导致血小板消耗及凝血因子缺乏,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使用利奈唑胺控制感染。
4、细菌性动脉瘤破裂病原体侵蚀血管壁形成动脉瘤,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紧急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动脉瘤,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抗感染。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神经功能变化,维持血压稳定,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低盐饮食,康复期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