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骨钉后鼓包可通过消毒护理、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细菌感染、瘢痕增生、异物排斥反应、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
1、消毒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清洁患处,避免触碰或挤压鼓包。细菌感染可能与消毒不彻底有关,表现为红肿疼痛,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抗生素。
2、局部热敷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鼓包处促进血液循环。瘢痕增生可能与体质相关,表现为硬结凸起,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积雪苷霜软膏等抗瘢痕药物。
3、药物治疗异物排斥反应可能与金属过敏有关,伴随瘙痒渗液,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
4、手术引流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可能形成脓肿,需由医生切开排脓并取出耳钉。术后需定期换药,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恢复期间避免游泳、戴耳机等行为,选择钛合金材质耳钉可降低过敏概率,若鼓包持续增大或流脓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