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三联疗法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药物治疗三种关键措施。
1、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的基础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标准心肺复苏要求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通气比为30:2。高质量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电除颤:
电除颤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仪应在发现心脏骤停后尽早使用,首次除颤能量选择120-200焦耳。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2分钟后评估心律。早期电除颤是提高室颤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注射1毫克,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冠脉灌注压。胺碘酮用于顽固性室颤,首剂300毫克静脉推注。药物治疗需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基础上进行,不能替代基本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抢救需要团队协作,除三联疗法外还需注意气道管理、持续心电监护等措施。抢救过程中要避免中断胸外按压,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脏骤停后治疗还包括目标体温管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综合措施,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建议公众学习基本生命支持技能,掌握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这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