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并发截瘫多见于胸椎结核、腰椎结核晚期患者,其次为颈椎结核或混合型脊柱结核。脊柱结核导致截瘫的主要原因包括病灶压迫、椎体破坏、脓肿形成及脊髓缺血等。
1、胸椎结核胸椎结核易并发截瘫,因胸椎管腔狭窄且血供较差。病灶可直接压迫脊髓或导致椎体塌陷,表现为下肢无力、感觉障碍。需联合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严重者需手术减压。
2、腰椎结核腰椎结核晚期可能因巨大脓肿或死骨压迫马尾神经导致截瘫。典型症状包括大小便失禁、鞍区麻木。治疗需长期抗结核联合椎管引流,药物可选用乙胺丁醇替代吡嗪酰胺。
3、颈椎结核颈椎结核截瘫风险较高,因上颈髓受压可影响呼吸功能。早期表现为四肢麻木,后期出现全瘫。需严格制动并强化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行枕颈融合术。
4、混合型结核多节段脊柱结核更易造成广泛脊髓损伤。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需评估椎体稳定性,必要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重建脊柱序列。
脊柱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卧床期间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