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后期是否减少剂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药物反应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调整方案可能涉及维持治疗剂量优化、个体化给药策略、药物毒性监测、疾病进展控制四方面因素。
1、维持治疗剂量优化部分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进入维持期,医生可能调整来那度胺等免疫调节剂剂量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
2、个体化给药策略老年或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硼替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能调整为每周1次给药,同时配合皮下注射降低神经毒性风险。
3、药物毒性监测出现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或周围神经病变时,需临时减量或暂停使用沙利度胺,待不良反应缓解后阶梯式恢复原剂量。
4、疾病进展控制疾病复发或耐药时可能切换达雷妥尤单抗等CD38单抗药物,采用阶梯给药方案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概率。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用药后不适症状,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