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肛瘘可能由产道损伤、局部感染、肛腺堵塞、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冲洗、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等方式治疗。
1、产道损伤分娩时产道过度扩张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撕裂,形成感染通道。建议每日温水坐浴保持清洁,避免便秘加重损伤。
2、局部感染会阴侧切伤口或痔疮破损后未及时消毒,可能引发肛周脓肿破溃形成瘘管。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配合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3、肛腺堵塞产后激素变化导致肛腺分泌物淤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瘘管。可能与排便费力、久坐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肛周红肿渗液。
4、克罗恩病免疫异常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可能穿透肠壁形成复杂瘘管。通常伴随腹泻、腹痛症状,需通过肠镜确诊后采用生物制剂治疗。
产后出现肛周肿痛或渗液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