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能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降压治疗、调整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方式干预。
1、长期高血糖持续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
2、高血压血压升高加速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夜尿增多和水肿。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等降压药。
3、血脂异常高脂血症促进肾血管病变,可能伴随黄色瘤。需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等调脂药物。
4、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肾损伤风险更高,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建议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必要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