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发热可能由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寒战、乏力、局部红肿等症状,需根据感染类型针对性治疗。
1、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上呼吸道,可能伴随咳嗽、胸痛。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2、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逆行感染尿道,常见尿频尿急症状。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医生可能开具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
3、消化道感染志贺菌或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导致腹泻发热。需补液防止脱水,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可用于控制感染。
4、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疖肿或蜂窝织炎,局部出现化脓。需消毒处理创面,必要时口服头孢氨苄胶囊、克拉霉素片、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
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体温超过38.5℃可临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持续高热或伴随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