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反复发热可能由流感病毒、链球菌、支原体、EB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发热程度与感染类型、免疫状态、治疗时机、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1、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突发高热伴肌肉酸痛。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配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2、链球菌感染A组链球菌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易反复发热,需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未规范用药可能导致风湿热等并发症,需完成全程抗菌治疗。
3、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常见弛张热型,儿童多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可抑制病原体,但需注意该病原体无细胞壁特性导致的治疗周期延长。
4、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持续低热伴淋巴结肿大,属自限性疾病。重症需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合并脾肿大时须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若72小时内体温无下降趋势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