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发烧可能由感染性发热、中枢性发热、吸收热、药物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药物调整、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干预。
1. 感染性发热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需完善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可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同时加强气道护理。
2. 中枢性发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常超过39℃且波动大。建议采用冰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药。
3. 吸收热血肿分解产物刺激引起,体温多低于38.5℃。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吲哚美辛栓剂。
4. 药物热某些抗生素或脱水剂可能诱发,表现为用药后体温骤升。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更换为甘露醇、呋塞米等替代治疗方案。
密切监测体温曲线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持续不退需复查头颅CT排除再出血。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食物,保持病房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