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后骨质疏松多数属于继发性改变,可能与废用性骨量丢失、钙代谢失衡、激素水平波动、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废用性骨量丢失骨折后长期制动导致骨骼缺乏力学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引发骨吸收加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配合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
2、钙代谢失衡创伤后机体钙需求增加,若膳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易出现负钙平衡。可通过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使用碳酸钙D3片改善。
3、激素水平波动应激反应可能影响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调节,与骨转换标志物异常相关。需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严重者可考虑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
4、慢性炎症反应骨折局部释放的炎症因子可能持续激活破骨细胞。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确诊后,可选用阿仑膦酸钠或雷洛昔芬等抗骨吸收药物干预。
建议定期复查骨密度,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速骨量流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