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息肉可能导致大便滴血,常见于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类型,通常伴随无痛性便血、黏液便等症状。
1、幼年性息肉儿童最常见的肠息肉类型,多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表面血管丰富易破裂出血,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鲜血或便后滴血,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切除。
2、炎性息肉常继发于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息肉充血水肿时可能引发出血,家长需观察是否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需通过肠镜活检明确病因后治疗。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结肠多发息肉,儿童期即可出现便血,家长若存在相关家族史应尽早进行基因筛查,需内镜下监测并预防性切除。
4、其他罕见病因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等,除便血外可能伴口腔黏膜色素沉着,家长发现异常需联合消化内科与遗传科评估。
发现儿童便血应记录出血频率与性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及时完善粪便潜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