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可能引起皮肤小疙瘩,常见于胆汁淤积性皮肤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管梗阻等疾病。皮肤表现通常从轻度瘙痒伴散在丘疹逐渐进展为广泛性结节或黄疸。
1、胆汁淤积性皮肤病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搔抓后形成丘疹或结节。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苯巴比妥等药物改善胆汁代谢。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雌激素升高抑制胆汁排泄,孕妇腹部及四肢出现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需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腺苷蛋氨酸或地塞米松治疗。
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攻击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早期表现为手掌脚底黄色瘤样疙瘩。需长期服用奥贝胆酸、贝特类药物配合维生素E缓解症状。
4、胆管梗阻结石或肿瘤阻塞胆管引发胆汁反流,皮肤出现黄瘤伴顽固性瘙痒。需解除梗阻原因,如ERCP取石或胆管支架植入术。
日常避免抓挠皮肤,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高脂饮食可能加重胆汁淤积症状,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胆汁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