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气肿可能由外伤、医源性操作、肺部疾病、消化道穿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
1、外伤:胸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或食管破裂,气体进入纵隔形成气肿。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修复。
2、医源性操作:气管切开、内镜检查等医疗操作可能损伤纵隔结构,导致气体异常积聚。轻微气肿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穿刺排气。
3、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等疾病可能引发肺泡破裂,气体沿血管鞘进入纵隔。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4、消化道穿孔:食管破裂或胃肠穿孔时,消化液和气体可进入纵隔,常伴随感染。需紧急手术修补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控制感染。
出现纵隔气肿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治疗期间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进行呼吸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