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干燥,但可能因水量、耳道结构差异或继发感染导致不适,常见于游泳、洗头等日常活动后。
1、水分蒸发
少量水分通常通过体温自然蒸发,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头部倾斜促进排出即可。
2、耳道结构
耳道弯曲或耵聍较多时可能滞留水分,可单脚跳跃辅助排出,避免棉签深入掏挖。
3、继发感染
若出现耳痛、瘙痒可能继发外耳道炎,需就医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4、鼓膜异常
鼓膜穿孔者进水易引发中耳炎,表现为听力下降或流脓,需耳鼻喉科检查并规范治疗。
避免自行掏挖耳道,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持续耳闷胀感超过24小时建议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