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包块可能由颌下腺炎、涎石症、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取石、肿物切除等方式处理。
1、颌下腺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腺体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布洛芬等药物抗炎镇痛,急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
2、涎石症唾液腺导管内钙盐沉积形成结石,进食时腺体肿胀明显。确诊后可通过内镜取石或手术切开导管,合并感染时需联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良性肿瘤常见多形性腺瘤或腺淋巴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建议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确诊性质,一般无须放化疗。
4、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或黏液表皮样癌,可能伴随神经侵犯或淋巴结转移。需扩大切除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据病理分期决定后续放疗方案。
发现颌下腺包块应尽早就诊超声或CT检查,避免挤压按摩肿块,保持口腔清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