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控制不佳可能由药物选择不当、剂量不足、用药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 药物因素降压药物种类选择与患者病情不匹配时效果受限。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需根据高血压类型配伍使用,建议医生评估后调整药物组合。
2. 剂量问题初始剂量不足或未按阶梯递增原则给药会影响疗效。临床常见单药剂量未达目标值即判定无效,应通过动态血压监测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
3. 用药依从性漏服、自行减量或服药时间不规律导致血药浓度波动。建立用药提醒制度,使用分装药盒可改善服药规律性,家长需监督儿童患者按时服药。
4. 继发病因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会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当血压持续超过160/100mmHg并伴随头痛、视物模糊时,需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因素。
限盐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降压效果,避免同时服用影响血压的非甾体抗炎药,血压持续异常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