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排出恶露主要与胎盘剥离创面修复、子宫复旧等生理过程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感染等。
1. 子宫复旧产后子宫通过收缩排出残留血液和组织,表现为暗红色恶露,持续3-4天。建议产妇多饮水,适当活动促进宫缩,无须特殊治疗。
2. 胎盘残留胎盘或胎膜未完全排出可能导致血性恶露延长,通常伴随腹痛。需超声检查确认,必要时行清宫术,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头孢克肟、甲硝唑等药物。
3. 产道损伤分娩时会阴裂伤或宫颈损伤可引起鲜红色恶露,需及时缝合止血。保持会阴清洁,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4. 宫腔感染细菌感染导致恶露异味、发热,可能与产后护理不当有关。需抗生素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药物,同时加强会阴消毒。
产后应每日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保持外阴清洁,6周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出现发热或恶露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