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打呼噜可能与肥胖、鼻咽部结构异常、睡眠姿势不当、饮酒或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医疗器械、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肥胖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导致气流通过时振动软腭引发鼾声。建议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避免睡前高脂饮食。若伴随白天嗜睡或血氧下降,需排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鼻咽部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增生会直接阻塞上呼吸道。可能出现张口呼吸、晨起咽干等症状。鼻喷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缓解炎症,严重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或腺样体切除术。
3、睡眠姿势不当仰卧位时舌根后坠易造成气道狭窄。表现为变换体位后鼾声减轻。可使用侧卧枕或体位报警器,睡前避免使用过高枕头。若存在胃食管反流,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呛咳。
4、饮酒或服用镇静药物酒精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会降低咽部肌肉张力。常见于应酬后鼾声加重,可能伴随呼吸间歇。需避免睡前饮酒,长期服用镇静药者应咨询医生调整方案,必要时改用右佐匹克隆片等新型助眠药。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会导致反复缺氧,典型表现为鼾声-静默-喘息的循环。多导睡眠监测可确诊,轻中度患者适用口腔矫正器,重度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合并高血压者需联用乙酰唑胺片改善通气。
建议保持卧室湿度适宜,避免睡前过度疲劳。长期打鼾者应记录睡眠日志,观察是否伴随晨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家属发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或夜间憋醒时,需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日常可练习吹奏乐器增强咽部肌肉力量,但不可替代正规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