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中医治疗主要有情志调摄、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导引等方法。抑郁在中医属于郁证范畴,多与肝气郁结、气血不足、痰湿阻滞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1、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抑郁与七情过极相关,可通过移情易性法疏导情绪,如培养琴棋书画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肝喜条达,建议多接触自然光线,避免独处暗室。五音疗法中角调音乐(如古琴曲《流水》)可疏肝解郁,每日聆听有助于缓解胸闷胁痛等症状。
2、中药调理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型抑郁,含柴胡、当归等成分可疏肝健脾。甘麦大枣汤能养心安神,改善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健忘。痰热扰神者可选用温胆汤,含竹茹、半夏等化痰清热。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配伍。
3、针灸疗法取太冲、期门等肝经穴位配合百会、神庭等督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节气机。耳针选取神门、心、肝等耳穴埋豆,每周治疗数次。对于伴随躯体疼痛者,可加用阿是穴局部针刺。孕妇及出血体质者慎用。
4、推拿按摩循经按摩肝经、胆经路线,重点点按膻中、内关等穴位。背部膀胱经走罐可改善气滞血瘀,配合玫瑰花油芳香开郁。每日晨起梳头百次刺激头部经络,夜间按摩涌泉穴引火归元。注意力度宜轻柔,避免暴力操作。
5、气功导引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等动作可宣畅气机。六字诀呵字功配合呼气发音,有助于疏解肝郁。每日晨练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逆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练习时需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过饥过饱状态。
中医治疗抑郁需坚持三个月以上周期,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阴。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黄花菜、金针菇等解郁食材,忌食辛辣燥热之物。适度进行八段锦、散步等柔和运动,避免剧烈消耗气血。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