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肌肉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恢复。肌肉萎缩通常由制动缺乏活动、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中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后期结合功能性训练。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负荷。
2、营养支持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补充支链氨基酸。可适量食用鸡蛋、鱼肉、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亮氨酸的食物。
3、物理治疗低频电刺激可延缓肌肉萎缩进程,超声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敷缓解软组织粘连。需由物理治疗师评估后选择适宜方案。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维生素E改善微循环。严禁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
恢复期间需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健侧肢体锻炼,定期复查肌力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避免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