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部分肌肉萎缩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主要适用于神经损伤、废用性萎缩、运动神经元病早期及中风后遗症等情况。
1、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萎缩可通过针灸刺激神经修复,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等,需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2、废用性萎缩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萎缩通过针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取阿是穴配合电针治疗,同时需要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
3、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运动神经元病引起的肌萎缩针灸可延缓进展,选取大椎、命门等穴位,需联合利鲁唑等特异性药物治疗。
4、中风后遗症脑卒中后偏瘫侧肌肉萎缩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常用百会、曲池等穴位,需同步进行运动功能再训练。
针灸治疗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配合蛋白质补充及阻抗训练,严重肌萎缩需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等生物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