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可能后天获得,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药物性狼疮等类型,遗传因素、环境诱因、感染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等均可诱发。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HLA-DR2等易感基因,但需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等。
2、环境诱因紫外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可能诱发疾病活动。需严格防晒,避免接触染发剂等化学制剂,急性期可使用羟氯喹控制症状。
3、感染因素EB病毒等感染可能激活自身免疫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加重,需抗感染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4、激素异常雌激素水平升高与女性高发病率相关。妊娠期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甲氨蝶呤等致畸药物。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膳食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病情控制,出现关节肿痛、蝶形红斑等症状应及时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