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用品可通过煮沸、含氯消毒剂浸泡、紫外线照射、阳光暴晒、酒精擦拭等方式消毒。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可能携带病毒,需彻底消毒以防传播。
1、煮沸消毒耐高温的餐具、玩具、衣物等可煮沸消毒。将物品完全浸没于100℃沸水中持续15分钟以上,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煮沸后需晾干存放,避免二次污染。塑料制品需确认耐高温性能后再操作。
2、含氯消毒剂500mg/L含氯消毒液适用于玩具、家具表面等。配置时需按说明书比例稀释,浸泡或擦拭物品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消毒剂需现配现用,避免与洁厕灵混用。消毒后开窗通风,减少刺激性气味残留。
3、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灯对书籍、被褥等不耐湿物品有效。照射时物品需平铺,距离光源1米内,正反面各照射30分钟。注意紫外线无法穿透物体深层,厚重物品需翻面处理。操作时人员须回避,避免眼睛和皮肤暴露。
4、阳光暴晒衣物、床单等纺织品可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紫外线与高温协同作用能破坏病毒结构。晾晒时需充分展开,定期翻动确保各面受热均匀。阴雨天气需改用其他消毒方式。
5、酒精擦拭75%酒精棉片适用于手机、门把手等小件物品。擦拭时保持表面湿润状态维持1分钟,重点处理频繁接触部位。酒精易挥发需重复涂抹,不适用于大面积消毒。注意远离火源并密封保存。
患者康复后需持续消毒环境1-2周,重点处理分泌物污染区域。日常保持室内通风,患儿玩具单独存放,餐具专人专用。家长处理污染物时需佩戴手套,消毒后规范洗手。若家庭出现新发病例,建议对全屋物品进行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