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心力衰竭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限盐限水、吸氧及必要时机械辅助循环等方式治疗。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治疗需控制血压,可使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或甲基多巴等药物。
2、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是妊娠末期至产后5个月出现的心肌病变,症状包括下肢水肿、乏力。治疗需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呋塞米、美托洛尔或地高辛等药物。
3、重度贫血产后大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心脏代偿性增加输出量可能诱发心衰。需输血纠正贫血,同时静脉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
4、产褥感染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发热伴心动过速。需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同时进行血培养指导用药。
产后需监测体重变化,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出现胸闷气促应立即就诊,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