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并非只能吃清淡食物而不能进补,适当进补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平衡。夏季进补需结合体质、气候特点调整方式,主要有选择清补食材、控制进补频率、避免燥热补品、注重滋阴生津、配合适度运动等方式。
1、选择清补食材夏季可选用性味平和的清补类食物,如鸭肉、鲫鱼、莲子等。鸭肉富含优质蛋白且不滋腻,适合炖汤食用;鲫鱼能健脾利湿,可搭配豆腐煮汤;莲子含莲子碱等成分,有助安神养心。这类食材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暑湿。
2、控制进补频率夏季进补需降低频次与单次摄入量。建议每周安排1-2次滋补饮食,单次食用量控制在日常餐量的三分之二。过量进补可能导致湿热内蕴,出现口苦黏腻、排便不畅等症状,尤其湿热体质者更需注意。
3、避免燥热补品夏季应避开红参、鹿茸等温燥补品,这类药材可能加重上火症状。若需调理气血,可选用西洋参、麦冬等滋阴药材。阴虚体质者在医生指导下可少量服用生脉饮口服液等中成药,但须避免与辛辣食物同食。
4、注重滋阴生津夏季汗液流失多,适合增加银耳、百合、梨等滋阴食材。银耳含银耳多糖有助于润肺,可制作冰糖银耳羹;鲜百合能清心除烦,适合与西芹清炒;梨富含汁液和果糖,能生津止渴,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空腹食用。
5、配合适度运动进补期间建议保持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导致气随汗泄,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绿豆汤。阳虚体质者可在早晨阳光温和时进行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夏季饮食宜遵循时令特点,体质偏热者可多食苦瓜、冬瓜等清热食材,虚寒体质者适量食用生姜、羊肉等温补食物。注意观察进食后是否出现口干、腹胀等不适,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空调直吹,适当饮用乌梅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必要时可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