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患者锻炼腰背肌的时机通常需在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开始,具体需结合病情稳定性和医生评估决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应避免锻炼,待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且无神经压迫加重表现时,方可逐步启动康复训练。
急性期炎症反应明显时,腰背肌锻炼可能加重神经根水肿和肌肉痉挛。此时需严格卧床休息,配合药物治疗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待疼痛评分下降至轻度、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日常活动无诱发症状后,通常需要2-4周时间过渡到稳定期,此时肌肉韧带炎症基本消退,椎间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趋于稳定。
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后,腰背肌锻炼能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建议选择无负重或低负重训练,如麦肯基疗法中的俯卧伸展动作、游泳等水中运动,避免旋转和轴向负荷动作。训练强度以次日不出现疼痛加重为度,单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周3-4次。合并椎管狭窄或严重骨质疏松者需调整训练方案,存在马尾综合征或进行性肌力下降者则禁止自主锻炼。
腰背肌锻炼需贯穿康复全程,但不同阶段训练方式差异显著。初期以等长收缩为主,如仰卧位臀桥训练;中期加入动态训练如鸟狗式;后期可逐步引入瑞士球训练。每次训练前后应进行10分钟热敷或红外线理疗,训练中出现放射性疼痛需立即停止。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牵引、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定期复查MRI评估神经压迫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