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手术后出现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神经根水肿、术后感染、瘢痕粘连或腰椎不稳等因素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原因,建议及时复查明确诊断。
手术创伤是术后早期疼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切除或椎管减压过程中可能对周围肌肉、韧带及骨结构造成机械性损伤,这种疼痛多集中在切口周围,表现为钝痛或牵拉痛,通常2-4周逐渐缓解。神经根水肿多因术中神经牵拉或压迫导致,表现为放射性下肢痛或麻木,与术前疼痛区域相似但程度较轻,需通过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干预。
术后感染引起的疼痛往往伴随发热、切口红肿渗液等全身症状,细菌可能侵袭椎间隙或硬膜外腔,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瘢痕粘连通常出现在术后3-6个月,纤维组织增生压迫神经根会导致渐进性下肢疼痛,影像学可见硬膜囊受压。腰椎不稳多见于多节段手术或内固定失效患者,活动时出现机械性疼痛,动态X线片可观察到椎体异常活动。
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避免过早负重活动。保持切口清洁,观察体温变化,术后6周内佩戴腰围保护。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血肿压迫或严重感染。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通过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增强脊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