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手术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主要通过介入技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建立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手术步骤主要有术前评估、血管穿刺、支架置入、压力监测、术后管理。
1、术前评估术前需完善肝功能、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评估门静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通过超声、CT或MRI明确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测量门静脉压力梯度,排除严重肝性脑病等禁忌证。患者需禁食6小时并建立静脉通路。
2、血管穿刺在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颈内静脉,置入导管鞘至肝静脉。采用特殊穿刺针从肝静脉向门静脉分支穿刺,注射造影剂确认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此步骤需注意避免穿破肝包膜导致腹腔出血,必要时使用球囊扩张穿刺通道。
3、支架置入沿导丝置入覆膜支架连接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直径通常选择8-10毫米。支架释放后需造影确认分流道通畅度及支架位置,调整支架使门静脉压力梯度降至12mmHg以下。若分流不足可追加球囊扩张或放置第二枚支架。
4、压力监测支架置入后需测量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理想压力梯度应维持在8-12mmHg之间。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分流不足,压力过低则增加肝性脑病风险。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支架直径或使用限制性支架。
5、术后管理术后24小时需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前复查超声评估支架通畅性,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血栓。术后需定期随访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血氨水平,出现肝性脑病需调整支架或药物干预。
tips术后患者应保持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5-0.8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少腹水,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支架移位,术后1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腹部用力动作。出现意识模糊、呕血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术后3个月、6个月及每年需复查超声及肝功能,根据支架通畅情况决定是否需介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