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补充乳糖酶、益生菌干预、逐步适应等方式改善症状。乳糖不耐受主要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衡、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乳制品,如酸奶、硬质奶酪。避免空腹饮用牛奶,可搭配谷物减缓乳糖吸收。急性期可尝试杏仁奶、豆浆等植物蛋白饮品替代。
2、补充乳糖酶餐前服用乳糖酶制剂帮助分解乳糖,常见药物包括乳糖酶胶囊、乳糖酶片剂、复方消化酶。需注意此类补充剂可能对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效果有限。
3、益生菌干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微环境。临床常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制剂,需持续使用较长时间。
4、逐步适应从小剂量乳制品开始尝试并逐渐增量,刺激肠道持续分泌少量乳糖酶。此方法对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儿童效果较好,需家长密切观察耐受情况。
日常可记录饮食反应帮助识别耐受阈值,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替代补充。症状严重者建议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合并其他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