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酸缺乏患者一般不能喝牛奶,可能加重腹胀、腹泻等症状。乳糖酸缺乏通常指乳糖酶缺乏,导致无法有效分解牛奶中的乳糖。
乳糖酶缺乏患者饮用牛奶后,未分解的乳糖会直接进入肠道,被肠道菌群发酵产气,引发腹胀、肠鸣、排气增多。乳糖还会增加肠道渗透压,导致水分滞留,出现水样腹泻、腹痛等不适。这类症状通常在饮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极少数乳糖酶缺乏患者可能对少量乳糖耐受,例如每日摄入不超过12克乳糖(约250毫升牛奶)时症状轻微。部分人群通过长期少量饮奶可能诱导肠道菌群适应性变化,但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自行尝试。
建议乳糖酶缺乏患者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发酵过程中乳糖已被部分分解。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口服液等。日常需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乳糖的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沙拉酱等。若出现持续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合并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