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使用止泻药物、补充益生菌、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乳糖不耐受通常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紊乱、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早产儿发育不全、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或避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是基础措施。可选择无乳糖牛奶、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其乳糖含量较低。急性腹泻期可暂时禁食乳制品,改为米汤、粥类等低渣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渐尝试少量乳制品,观察耐受情况。日常需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乳糖成分。
2、补充乳糖酶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片等可直接分解肠道内乳糖。需在食用乳制品前服用,剂量根据产品说明调整。部分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效果减退,建议间歇性使用。该方式适用于偶尔需要摄入乳制品的人群,不建议作为长期替代方案。
3、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可缓解腹泻症状。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消旋卡多曲颗粒通过抑制肠道分泌起作用。此类药物治标不治本,需配合饮食调整。使用前应排除感染性腹泻,避免掩盖病情。不建议儿童长期使用止泻药。
4、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能促进乳糖分解,减轻腹胀等症状。需持续服用较长时间见效,建议选择耐胃酸制剂。避免与抗生素同服,温度过高会灭活菌种,应用温水冲服。
5、就医治疗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伴发热、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性肠炎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氢呼气试验确诊乳糖不耐受,严重者需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需治疗原发病如克罗恩病,早产儿需营养科随访指导特殊配方奶喂养。
乳糖不耐受患者日常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可通过深绿色蔬菜、豆腐、鱼类等食物补充。规律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系,帮助识别个体耐受阈值。外出就餐时提前告知饮食限制,随身携带乳糖酶制剂备用。婴幼儿患者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替代普通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