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血压降低可能由血容量不足、心脏功能受损、感染性休克、肿瘤压迫血管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评估及时干预。
1、血容量不足晚期肿瘤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或消化道出血导致体液丢失,引发低血容量性低血压。可通过静脉补液改善循环,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2、心脏功能受损肿瘤转移至心包或心肌可导致心包填塞、心力衰竭,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需完善心脏超声检查,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心包穿刺引流。
3、感染性休克免疫功能抑制易继发严重感染,病原体毒素引发血管扩张和微循环障碍。早期需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进行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4、肿瘤压迫纵隔肿瘤或腹膜后转移灶压迫大血管可导致机械性血流受阻。影像学检查明确压迫部位后,可考虑姑息性放疗或支架植入缓解症状,疼痛剧烈时需联合镇痛治疗。
癌症晚期血压下降提示病情危重,建议立即就医评估,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