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现水泡可能由操作不当、体质敏感、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1、操作不当艾灸时未保持安全距离或移动过快,导致局部皮肤持续受热。建议家长选择专业医师操作,水泡较小可涂抹烫伤膏,较大需就医处理。
2、体质敏感部分人群皮肤对热刺激反应强烈,易形成水泡。家长需观察孩子皮肤反应,出现水泡立即停止艾灸,外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3、温度过高艾条燃烧端距离皮肤过近导致灼伤。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患者对温度感知迟钝。需控制艾灸温度在50℃以下。
4、时间过长单次艾灸超过30分钟易造成热能蓄积。伴随免疫功能低下时更易出现,可外用湿润烧伤膏,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抗感染。
艾灸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等促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