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确诊需结合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脑脊液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1、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抗酸染色查找结核杆菌,同时检测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典型表现为压力增高、蛋白质明显升高、葡萄糖降低。
2、病原学检测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技术快速识别病原体,脑脊液培养需4-8周,阳性可确诊但敏感性较低。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如Xpert MTB/RIF可提高检出率。
3、影像学评估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膜强化、脑积水、结核瘤等特征性改变。MRI对基底池蛛网膜下腔病变的显示优于CT,增强扫描可见脑膜线样强化。
4、免疫学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通过检测γ-干扰素释放判断结核感染状态,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需注意该检查不能区分活动性与潜伏性感染。
出现持续发热、头痛、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12个月,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