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喉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口腔护理、退热处理、补液支持、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喉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口腔黏膜损伤、季节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疱疹性咽喉炎多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需注意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须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发热超过三天或出现嗜睡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
2、口腔护理患儿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西瓜霜喷剂局部喷涂。建议家长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喂养时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果汁加重疼痛。
3、退热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两次用药需间隔四小时以上。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发热期间每四小时监测体温,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就医。
4、补液支持因咽痛拒食易导致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家长可自制米汤、稀释苹果汁等维持电解质平衡。观察尿量减少或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需考虑静脉补液治疗。
5、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可预防性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患儿餐具需煮沸消毒,避免与兄弟姐妹共用餐具。恢复期仍具传染性,建议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居室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饮食选择鸡蛋羹、藕粉等无刺激软食,避免坚果类坚硬食物。恢复后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需注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密切接触。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不退等表现,需警惕心肌炎等并发症,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