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耳痛耳痛是宝宝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宝宝可能表现为频繁抓挠耳朵、哭闹不安或拒绝进食。耳痛通常由中耳腔内压力变化或炎症刺激引起。对于轻度耳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若耳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2、发热中耳炎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摄氏度之间。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免疫反应,但持续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家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若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5摄氏度,应立即就医。
3、听力下降中耳积液可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音量。这种听力障碍多为暂时性,随着炎症消退可逐渐恢复。长期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建议定期进行听力评估。对于持续性听力下降,可能需要鼓膜置管术治疗。
4、耳部分泌物当鼓膜穿孔时,可能出现耳道流脓或血性分泌物。这种情况提示感染较重,需及时清理分泌物并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家长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自行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鼓膜穿孔通常可在2-3周内自行愈合,但需定期复查。
5、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多与感染毒素吸收或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对于反复呕吐或严重腹泻的患儿,需警惕脱水风险并及时就医。
预防宝宝中耳炎应注意避免二手烟暴露,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正确进行母乳喂养。6个月以下婴儿建议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洗澡时注意防止耳朵进水,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涕。若宝宝出现持续耳部不适、发热或听力异常,应及时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避免擅自使用药物。平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锌元素,增强免疫力,减少中耳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