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需结合抗结核药物和手术干预。骨结核多由肺结核扩散而来,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侵入骨骼,导致骨质破坏和局部炎症反应,常见于脊柱、髋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
1、骨结核的病因主要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和骨骼损伤。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从原发感染灶如肺部扩散至骨骼,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风险,骨骼损伤或手术也可能为结核杆菌提供入侵途径。
2、骨结核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全身症状。疼痛常为持续性,夜间加重,肿胀多伴有局部发热,活动受限与关节或脊柱受累有关,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与结核感染相关。
3、诊断骨结核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X线、CT或MRI可显示骨质破坏、椎体塌陷或脓肿形成,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痰液或脓液培养有助于确诊,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
4、骨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必要时需手术干预。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疗程通常为6-12个月,手术适用于严重骨质破坏、脓肿形成或神经压迫的情况,如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内固定术。
5、骨结核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提高免疫力和早期治疗肺结核。卡介苗可降低结核感染风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可防止结核杆菌扩散至骨骼。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同时注意增强免疫力,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