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病原体感染及用嗓过度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痒疼痛、咳嗽痰多等症状,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持续刺激咽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及纤毛功能受损。戒烟是根本措施,同时需避免二手烟暴露,可配合饮用罗汉果茶或蜂蜜水缓解症状。
2、空气污染:
长期吸入粉尘、工业废气等污染物会破坏咽部防御屏障。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外出佩戴防护口罩,居家保持湿度在50%-60%,有助于减少黏膜干燥。
3、胃酸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会引发化学性炎症,多伴随烧心、反酸等症状。需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厘米,必要时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4、病原体感染:
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可转为慢性炎症,常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急性期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慢性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
5、用嗓过度:
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因声带长期振动导致黏膜损伤。建议每小时发声后休息10分钟,练习腹式呼吸,必要时进行嗓音训练治疗。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推荐食用银耳羹、梨汁等润喉食材。坚持盐水漱口及鼻腔冲洗,适度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增强抵抗力。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出现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表现,需及时进行喉镜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