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严重时可能出现腹痛加剧、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肌紧张等症状。腹痛通常从脐周开始,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痛持续且剧烈,可能伴有压痛和反跳痛。发热多为低热,但严重时体温可升高至38.5℃以上。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可能与炎症刺激胃肠道有关。腹胀和腹肌紧张则提示炎症可能已扩散至腹膜,需及时就医。
1、腹痛加剧:慢性阑尾炎严重时,腹痛从脐周转移至右下腹,疼痛持续且剧烈,可能伴有压痛和反跳痛。治疗可通过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片400mg,每日3次缓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发热:炎症加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5℃以上。治疗可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口服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6小时一次。
3、恶心呕吐: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治疗可通过口服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片10mg,每日3次,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腹胀:炎症扩散至腹膜,导致腹胀。治疗可通过口服消胀药如西甲硅油片125mg,每日3次,同时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豆类和碳酸饮料。
5、腹肌紧张:腹膜炎症状之一,表现为腹肌紧张。治疗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开腹阑尾切除术。
慢性阑尾炎严重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低热等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餐后腹胀、食欲减退,可能伴随轻度发热或排便习惯改变。
1、右下腹隐痛:
疼痛多位于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呈间歇性钝痛或胀痛,常因剧烈运动、饮食不当诱发。疼痛程度较急性阑尾炎轻,但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体检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但反跳痛不明显。
2、消化功能紊乱:
由于阑尾慢性炎症刺激邻近肠道,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腹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因肠道蠕动异常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
3、低热乏力:
约30%患者出现37.5-38℃的低热,尤其在病情活动期。长期慢性炎症消耗可能导致疲倦、消瘦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或正常。
4、压痛性包块:
病程较长者可能在右下腹触及条索状硬结,系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的炎性包块。超声检查可显示阑尾增粗直径>6毫米、壁层增厚或周围脂肪回声增强。
5、发作性加重:
在免疫力下降、肠道感染等诱因下,慢性阑尾炎可能急性发作,表现为疼痛突然加剧、体温升高至38.5℃以上,需警惕阑尾穿孔或脓肿形成。
建议慢性阑尾炎患者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脂食物,可适量食用南瓜、山药等易消化食材。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肠道蠕动,但应避免剧烈跑跳。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伴有阑尾粪石,建议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择期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