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灶位置与病理特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外,而腺肌症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局部病变。
1、病灶位置: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可出现在盆腔腹膜、卵巢、输卵管等子宫外部位,常见巧克力囊肿;腺肌症的病灶局限于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部结节。两者均伴随周期性出血,但异位症可能引发盆腔广泛粘连。
2、病理机制:
异位症与经血逆流、体腔上皮化生等理论相关,病灶具有活性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腺肌症是基底层内膜向肌层浸润生长,肌纤维增生反应更明显,病理可见肌层内岛状内膜组织。
3、症状差异:
异位症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疼痛程度与病灶范围不一定相关;腺肌症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为主,子宫质地硬韧,超声显示肌层增厚伴栅栏样回声。
4、影像学特征:
异位症需腹腔镜确诊,超声可能发现卵巢异位囊肿;腺肌症通过超声或MRI可观察到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边界模糊,病灶内常见小囊腔。
5、治疗侧重:
异位症需综合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切除病灶,复发率高;腺肌症轻症可用药物控制,重症可能需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易残留病灶。
日常需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经血逆流。饮食建议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深海鱼,减少红肉及高糖食物。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痛经严重时应休息。定期妇科检查对早期发现病变至关重要,尤其有家族史或长期痛经者需及时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