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症状主要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放射痛、伴随症状等。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多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相关,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1、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骨中下段后方出现压迫性或紧缩样疼痛是心绞痛最典型表现,常被描述为重物压迫感或烧灼感。疼痛具有明确诱因如快步行走、爬楼梯等体力负荷,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这种疼痛与体位变化或呼吸无关,需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鉴别。
2、胸闷约三成患者以胸闷为主要症状而非典型疼痛,表现为胸前区堵塞感或呼吸不畅感,尤其在寒冷刺激、饱餐后或情绪波动时加重。症状发作时患者常不自主停止活动,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应,平卧位可能加重症状,坐起或站立后有所减轻。
3、气短心肌缺血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引发劳力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快步行走、提重物等需氧量增加时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生。这种气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多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明显。
4、放射痛疼痛可向左肩部、左上肢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少数表现为牙痛或上腹痛。这种牵涉痛源于心脏传入神经与体表感觉神经在脊髓层面的汇聚现象。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仅表现为放射痛而无典型心前区不适,容易误诊为骨关节疾病或消化道疾病。
5、伴随症状发作时常伴冷汗、恶心、心悸、濒死感等自主神经症状,老年人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非典型表现如乏力、头晕。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静息时发作,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可伴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提示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激动、饱餐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模式,适量进食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训练,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出现静息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