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喉咙有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退热处理、饮食调整、预防隔离等方式干预。喉咙疱疹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
1、抗病毒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疱疹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颗粒、利巴韦林喷雾剂、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加重或胃肠道反应,避免与其他儿童共用药物器具。
2、局部护理疱疹破溃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康复新液轻拭创面。疼痛明显时可临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但须防止吞咽过量。保持口腔清洁能预防继发细菌感染,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3、退热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拭。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惊厥需立即就医,警惕脑炎等并发症。
4、饮食调整选择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疱疹。吞咽困难时可少量多次喂食,补充电解质水预防脱水。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蛋羹、土豆泥等软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黏膜修复。
5、预防隔离患病期间需单独使用餐具玩具,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观察1周,托幼机构儿童应隔离至疱疹结痂。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常通风可降低传播风险。
家长需每日检查孩子口腔疱疹变化,监测体温和进食量。保持居室湿度在50%-60%可缓解咽部不适,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若出现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促进上皮细胞再生。